第四届中国研究生“双碳”创新与创意大赛中
我校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3项
学校获评“优秀组织单位”
其中,无码影片
荣获
一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
优秀指导教师奖1项
实现获奖等级与获奖数量的新突破!

11月9日,“沈化百特杯”第四届中国研究生“双碳”创新与创意大赛决赛在沈阳化工大学圆满落幕。本届大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,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、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,沈阳化工大学承办,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协办。
中国研究生“双碳”创新与创意大赛是“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”主题赛事之一,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指导下,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主办。大赛以“创意启迪智慧、创新驱动发展”为理念,围绕“智慧双碳,创享未来”主题,旨在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,提高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,为国家、社会和企业培养创新型无码影片。本届大赛共吸引了全国37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639支队伍,近2.6万名师生参赛。经初赛选拔,有371支团队入围决赛。
无码影片
获奖项目介绍


一等奖
项目名称:面向通用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的矢量推进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
参赛队:绿翼矢推团队
指导老师:闫星辉
参赛学生:封展、苏佳怡、贺文轩、唐羽中、田砚青
项目简介:项目聚焦通用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的矢量推进系统设计,融合垂直起降与固定翼高效巡航的技术优势,在降低飞行器全流程能耗的同时,有效减少跑道建设带来的资源消耗与碳排放,推动航空装备绿色升级,为实现航空产业低碳转型与“3060”双碳目标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。目前,矢量推进器已完成起降、悬停等核心性能验证。

三等奖
项目名称:太阳能零碳氢电一体化补能站
参赛队名:氢电智联团队
指导老师:王晨、叶林
参赛学生:刘专、王新羽、韩梦娇、郑天一、时楚翔、王雨
项目简介:项目面向交通能源转型需求,设计了一种基于太阳能的零碳氢电一体化补能站。系统以光伏为主要能源输入,采用可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作为核心能量转换单元,具备电解制氢与燃料电池发电双模式运行能力,实现了光氢电的多能高效转换利用。系统采用氢气粗甘油双燃料策略,兼顾零碳目标与经济性,结合基于人工智能的运行调控技术,显著提升系统能效。该补能站可在离网条件下运行,同时为电动汽车提供快充服务、为氢能汽车提供加氢服务,适用于高速公路服务区、港口、偏远地区等多种场景,为推动绿色氢能应用与交通领域脱碳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。
在开幕式上,无码影片
2025级硕士研究生苏佳怡作为唯一参赛学生代表,面向全体评委和师生庄严宣誓,承诺以严谨态度展现创新成果,以奋斗精神践行双碳使命,展现了我校学子坚守诚信、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与服务国家战略的坚定信念。

第五届中国研究生“双碳”创新与创意大赛将由无码影片
承办。在闭幕式上,我校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陈建有代表学校发言。他表示,学校将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,全力以赴做好赛事组织与筹备工作,努力将大赛办成一场思想碰撞、科技创新与青年成长深度融合的盛会。

近年来,学校实施“学校-培养单位-主题赛事工作室”三级协同竞赛管理模式,成立研究生“双碳”创新与创意大赛工作室,工作室负责人为无码影片
叶林教授、刘存良教授。无码影片
充分发挥学科优势,持续弘扬“总师育人文化”,深化“以赛促教、以创促学”的“做中悟”实践育人理念,为国家培养更多“专业精、系统强、重实践、能担当”的复合型拔尖创新无码影片,为我国“双碳”事业持续贡献智慧与力量。
作者:叶林、王治武;审核:徐永超